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

A collection of data related to the UK.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350
Joined: Sun Dec 22, 2024 6:05 am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

Post by Bappy11 »

又到了一年中的这个时候,电视上到处都在播放《生活多美好》。观众们似乎百看不厌乔治·贝利的故事。乔治·贝利从未离开过家,却仍然在贝德福德瀑布的亲朋好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一定程度的成功。对于以不安分著称的美国人来说,乔治·贝利似乎是一位不可思议的英雄,《生活多美好》也不太可能大获成功。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人群之一;我们的民族偶像往往是坚韧不拔的个人主义者——拓荒者、牛仔、移民——男男女女,他们愿意断绝关系,继续前进,离开家乡,把过去抛在脑后。乔治·贝利却不是这样,尽管他梦想着去别处生活,但他还是留在了原地。

尽管观众在电影中对贝利感同身受,但1世纪,美国人普遍认为像乔治·贝利这样的人都是失败者。事实上,贝利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他渴望摆脱“小城镇”的尘嚣,去追求更伟大的成就。贝利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现代观众也可能这样看待他,这反映了直到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才出现的人格和成功理念。当代文化经常将流动描绘成自然而轻松的,是美国文化 DNA 中长期存在的一部分,但要想成功就必须离开家乡的观念却出人意料地是最近才出现的。

直到上个世纪初,留在家里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与今天不同,那些留在家庭炉边的成年人不会被贴上没有 加拿大电报数据库 志向的标签。那些远离家乡而想家的人并不像当代社会那样被视为幼稚和落后。相反,对家的热爱标志着一个人是一个有教养和道德的人,而思乡之情则是品德高尚和敏感的标志。

尽管有这样的观点,但早些世纪的美国人经常离开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的迁徙数量空前,近 50% 的人口跨越州界。然而,尽管有这些四处奔波的模式,尽管我们神话中有着前瞻性、乐观和高度个人主义的先驱者,但实际上这些美国人并不觉得移民是一件容易或自然的事情。许多人认为流动会带来无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思乡之情或当时人们所称的怀旧之情。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