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经过数字化重复使用的

A collection of data related to the UK.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350
Joined: Sun Dec 22, 2024 6:05 am

量经过数字化重复使用的

Post by Bappy11 »

3. 浪漫主义研究视角下的书信版
[ 9 ]但是,在 21 世纪初,真的有必要出版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的书信集吗?施莱格尔过去和现在无疑都不是一位可以被大众接受的诗人或书信作家。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再次兴起的浪漫主义研究依赖于可靠的资料来源,而这些资料对于德语浪漫主义而言只是部分可用。旅居布拉格的德国犹太裔文学学者约瑟夫·科尔纳(Josef Körner)曾于1936年和1937年出版了两卷伯尔尼施莱格尔圈子的信件,遭到同事的反犹太骚扰;战争的最后一年,他被驱逐到特雷津集中营,并于 1950 年在布拉格去世。他对这些书信集[22]的评论于 1958 年在他死后出版。[23]由恩斯特·贝勒和汉斯·艾希纳创办的《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批判版》自 1958 年起出版;事实上,该问题尚未完成(尽管可做的事情不多),这表明该问题的规模和范围。[24]虽然随着历史评注版的出版,诺瓦利斯的出版状况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有了显著改善,费希特和谢林的主要学院版也已开始出版,[25]但其他项目仍然停滞不前,尽管人们对其总体兴趣日益浓厚。随着耶拿学派的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发现,卡罗琳和多萝西娅·施莱格尔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而且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26]但最多才多艺、最多产的奥古斯特·威廉却显然被落下了——他的作品的完整版本还没有出版。 A.W. 施莱格尔并不是个例:可以说,他和他的朋友路德维希·蒂克处于同样的境地。[27]

[ 10 ]尽管如此,重要的推动力还是归功于国外活跃的德国研究:埃德加·洛纳 (斯坦福大学) 在 1962 年至 1974 年间出版了广为阅读的作品和信件选集。[28] 20 世纪 80 年代,西雅图的恩斯特·贝勒 (Ernst Behler) 试图制作 A.W. 施莱格尔 (A.W. Schlegel) 讲座的批判版(在他生前只出版过一卷)[29],并以此考虑到创造力领域,施莱格尔( Schlegel) 在同时代人中以创造力最为出名。

[ 11 ]2000 年左右,约亨·施特罗贝尔 (Jochen Strobel) 编纂了路德维希·蒂克 (Ludwig Tieck) 的书信汇编,这是 DFG 项目[30]的 一部分——这引起了人们对多种知识的兴趣:对书信文化的一般兴趣、对“浪漫”书信的细节兴趣、对书信中的知识交流和转移兴趣,因为蒂克和 A.W. 施莱格尔将语言学、文学史和翻译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尽管蒂克的遗产,特别是他收藏的大量亲笔签名,在他去世后就散落在各处,但一丝不苟的语言学家 A.W. 施莱格尔 (A.W. Schlegel) 还是采取措施将他的文件保存完好。德累斯顿 SLUB 中的遗产虽然并不完整,但对于不满足于过时和不完整的文本版本以及对 19 世纪初以来浪漫主义思想和概念的奉献和传播历史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宝库。

[ 12 ]2008 年夏天,德累斯顿 SLUB 举办了一次著名的网络会议。除了关注思想史之外,跨国知识诗学和接受史等话题也占据主导地位。[31]研究政策决定启发了 2009 年和 2010 年构思的书信编辑项目,以及数字人文学科的技术可能性。

4. 编辑策划
[ 13 ]是否有可能在五到六年内推出一个包含约 5,000 封信件的数字版,并配得上“版本”的名称?在过去,这种大小的书信的印刷版(如果存在的话)至少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自我怀疑,并考虑过其他选择(例如,部分庄园的曲目和将所有数据合并到亲笔目录 Kalliope [32]中)。然而,我们需要的是将分散的材料整合在一起,提供对所有文本的直接访问,并实现良好的可读性——并且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足够好的文本质量。三位规划人员一致同意:该版本不应是一项毕生的工作,而应是 1800 年左右时期的大型数字书信语料库的一部分;它应该通过团队合作和透明的模块化进程来说服人们,并鼓励该遗产的进一步发展。数字人文学科需要大量优质、可引用的文本语料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图书馆和研究人员在共享研究基础设施中成功合作。

[ 14 ]因此,必须改进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并找到可行的妥协方案,以在时间和需求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已经编辑过的信件文本应不加改变地收录,或者仅在特殊情况下,从手稿中重新转录。没有任何评论,但有所有通讯员的简 尼泊尔电报数据 短传记,以及广泛、细粒度的索引。所计划和实施的是数字化原生元素和让人联想到复古数字化的元素的混合,但严格来说并不是,因为我们感兴趣的不是版本,而是大

[ 15 ]这代表了该项目的妥协:[33]所呈现的书信中,超过一半都是根据文本批评的规则重新誊写和批判性编辑的[34],而另一部分则提供了迄今为止出版的最佳印刷品的全文。 KAWS 有意识地将自己视为旧编辑文本的累积,每种情况下,这些文本都会由新收集的注册数据进行补充,即其全文均已被重新标记。当文字学缺陷十分明显(尤其是由于删减)时,印刷信件在个别情况下会被重新编辑。例如,这适用于 A.W. Schlegel 与 Caroline Schlegel 和 Johann Friedrich Cotta 的通信。[35] 在 19 世纪的非语言学背景下创作的书信版本中,严重的缩写甚至伪造并不罕见——它们为自由使用历史资料提供了一些说明材料。[36]

[ 16 ]2009 年 9 月,萨克森科学院电子出版工作组在莱比锡举办的研讨会上展示了图书馆元数据标准化为数字编辑提供的潜力。 [37]一些旨在总结经验并提供指导的会议,例如 2010 年 10 月在柏林国家图书馆-普鲁士文化遗产举行的关于当前书信版本的会议,以及 2011 年 10 月魏玛古典基金会组织的关于数字时代书信版本理论的会议[38],[39]也对 A.W. 施莱格尔版的设计决策很有帮助。其目的是根据德国国家图书馆的 GND 标准(当时为 PND)重新使用和重新收集规范数据,以便从一开始就能够与其他项目的数据集兼容。在魏玛会议上,沃尔夫冈·邦泽尔 (Wolfgang Bunzel) 呼吁对当时他所谓的“浪漫主义信件网络”进行更全面的编辑发展。[40]在设计、目标和功能等其他方面,颇具代表性的还有备受讨论的关于文森特·梵高[41] 、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42] 、 阿尔弗雷德·埃舍尔[43]的书信版,这些书信版当时仍在创作中或刚刚出版,还有与遗产相关的个人版类型不同的来自柏林知识分子的书信版。[44]项目团队很快开始与 Joachim Veit、Patrick Sahle、Daniel Hochstrasser 和 Anne Baillot 进行讨论。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 由 TCDH 管理的 Heine 门户网站的信件部分成为该公司自身概念的蓝图。 [45]
Post Reply